《我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冰|北京报导
导语:中概股是特定前史时期的特定前史产品,究竟这世界上并没有欧洲概念股、日本概念股、韩国概念股……从1992年华晨轿车登陆纽交所,中概股现已走过了30年,它们的任务会产生改变吗?好像站在十字路口的中概股,未来将走向何方?这是个重要问题。
1978年,我国翻开了变革开放的大门,但本钱商场与世界链接,要到20世纪90年代才拉开序幕,而后来在全球本钱商场占有一席之地的“我国概念股”也由此刻诞生。
1992年10月9日,华晨轿车(NYSE:CBA)在美国纽约股票买卖所挂牌上市,作为榜首家在境外上市的我国企业,华晨轿车也因而成为“中概榜首股”。
1993年7月15日,香港迎来了榜首家H股上市公司青岛啤酒(00168.HK);同年,上海石化(600688.SH,00338.HK,NYSE:SHI)成为内地榜首家一起在香港、纽约、上海三地上市的企业。
尔后的30年间,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办法之一,一批又一批我国企业开端接连试水在境外本钱商场上市融资,从H股(香港)、N股(纽约)到S股(新加坡)、L股(伦敦)……不断加速融入世界本钱商场的脚步。
现在,中概股的主体现已从开端的国有企业,逐渐变为科技互联网范畴的民营企业和创业公司。尽管30年间有许多公司被大浪淘沙,但也生长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网易、拼多多等发明出惊人出资报答率的传奇公司,被全球出资者所津津有味。
依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发布的《2021年我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榜单数据闪现,到2021年12月31日,在上海、深圳、香港等全球16个买卖所上市的我国上市公司共8276家,比较前一年添加534家;总市值141.98万亿元,比较前一年增加3.95%。(除掉已退市公司)
依据Wind数据闪现,到2022年4月11日,境外的中概股已有377家,其间美股中概股280家。
现在,美国本钱商场依然是包容最多中概股,也是中概股融资规划最大的当地。但身处于杂乱而多变的中美关系中,中概股也在30年间跌宕不断,几度崎岖冷暖。从某种含义上讲,中概股既是我国对外开放、参加全球化的决心尺,也是中美关系的晴雨表。
最近一年多以来,动乱与跌落成为中概股的主题词。中信建投的一份研讨陈述称,2021 年2 月至2022 年3 月,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遭受有史以来最大危机,280多只美股中概股总市值从上一年峰值2.8万亿美元暴降至1.4万亿美元,缩水一半。
而本年3月,俄乌抵触等地缘政治元素,裹挟着中美两国的监管方针改变和相互博弈,引发了中概股遭受稀有的暴降。
依据Wind数据,到2022年4月11日,曩昔一年时刻里,股价“打1折”(低点较高点跌幅超越 90%)的在美中概股公司是49家,股价“打2折”(跌幅超越 80%)的在美中概股公司有113家,算计现已占在美中概股公司挨近一半。在本年3月的暴降中,一切在美中概股的市值乃至下探到了1万亿美元以下。
实际上,最近一年多以来,中概股全体的颓势也与美股商场在2021年屡立异高的向上走势并不同步,这或许意味着中概股的估值系统产生了改变。
毋庸置疑,中概股是特定前史时期的特定前史产品,究竟这世界上并没有欧洲概念股、日本概念股、韩国概念股……30年了,它们的任务会产生改变吗?好像站在十字路口的中概股,未来将走向何方?这是个重要问题。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迎来“高光时刻”
“引进来”和“走出去”,这是我国变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在许多范畴都选用的开展途径,本钱商场当然也不破例。
1992年,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建立,在推进国内本钱商场有序健康开展的一起,也开端探究国内企业到海外上市,融入世界本钱商场。
国企中概股“探路”,互联网和新经济鼓起
首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曾在承受《我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回想,其时是我国有史以来榜首次创立证券监管组织,是一项全新的作业,作为榜首代开荒人,其时没有现成的阅历可参阅,一切要从头学起,边学边干,真实的“摸着石头过河”。
运用股票商场招引外资,斗胆进行证券产品立异,推出H股、N股,是刘鸿儒在任期间的重大奉献。1993年6月19日,我国证监会、上海证交所、深圳证交所与香港证监会、香港联交所签订了五方监管协作备忘录,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的大门由此翻开。
榜首批露脸世界本钱商场的我国公司大多数是具有商场优势的国有企业,如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三桶油”接连“出海”;我国工商银行、我国建设银行、我国银行等上市后很快跻身全球TOP市值银行之列;我国移动、我国联通、我国电信三大运营商一起挂牌美国纽约证券买卖所和香港联交所……这些大“红筹股”都曾发明过骄人的融资纪录。
到了2000年前后,跟着互联网和新经济的鼓起,中概股影响力和想象力被拓宽到新的维度内,最具划年代含义的便是新浪网以立异性的“VIE方法”(VariableInterest Entities,可变利益实体)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这为后来者蹚出了一条通往美国本钱商场的捷径。跟着搜狐、网易接连赴美IPO,美股迎来了榜首波中概股上市高潮。之后,携程、艺龙、隆重、第九城市、百度又掀起了赴美上市的第二波高潮。
“摇滚明星般的商业偶像”
华尔街尽管在悠远的千里之外,但那里产生的故事对我国国内的冲击力也不行小觑。从那时起,即便在一般老百姓的印象中,“去美国敲钟”也成为界说成功和走上人生巅峰的标签之一。
当搜狐创始人张朝阳显露腹肌登上时尚杂志的封面,演讲时简直遭到摇滚歌星般的待遇;当网易创始人丁磊、隆重创始人陈天桥在三十岁出面的年岁,就成为登顶富豪榜的“我国首富”;当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成为带有偶像化光环的企业家,乃至有粉丝跟随……这些互联网浪潮中的创业者变身为一个年代的“数字英豪”,成为一代年轻人崇拜的偶像,也鼓励了一批又一批我国年轻人投身创业大潮之中。
2009年4月2日,纽约时报广场邻近的纳斯达克大型电子屏幕闪现搜狐张朝阳的巨幅相片。
当地时刻2018年3月28日,美国纽约,弹幕视频网站哔哩哔哩(简称B站)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上市。
当地时刻2018年3月29日,爱奇艺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爱奇艺创始人龚宇与百度CEO李彦宏敲钟。
但不行否认,这些“商业英豪”的传奇背面,是我国开端融入全球本钱商场的庞大前史布景,是我国变革开放奇观的一个旁边面。在国内金融组织和本钱商场还无法为创业者供给适宜融资途径时,协助这些中概股公司成活和生长的,开端更多是世界上的危险出资;而登陆海外本钱商场,也让这些公司完结了进一步的开展壮大。
张朝阳的天使出资人是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几位教授;李彦宏的几轮危险出资都来自美国硅谷;马云找过数十家VC融资但无人答理,高盛和软银成为先后把阿里巴巴从濒死拉回的“贵人”;马化腾曾因运营困难一度想要卖掉公司,是IDG本钱和李泽楷的盈科数码让腾讯成功续命,后来南非报业集团旗下的MIH接手了前两者的腾讯股份,并一路持有至今,现在MIH仍是腾讯的最大股东。
当然,经过出资这些中概股公司,也让许多世界本钱得以直接共享到“出资我国”的丰盛报答。比方,腾讯让MIH完结了20年超7000倍的出资报答率,至今仍是出资圈的传奇。
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曾如是对外表明,在曩昔的20年里,全世界的上市企业中只要100家每年的本钱报答率都超越20%。而我国只要两家,一家是茅台,另一家是网易。网易曾发明了在15年时刻里股价累计涨幅近2600倍的传奇。
“华尔街不理解我国”?中概股高光背面的痛苦
张朝阳曾在承受《我国经济周刊》采访时用“摇摇欲坠,整天忧虑被董事会卷铺盖”来描绘自己和搜狐前期的不安状况。
登陆纳斯达克曾让搜狐一时风景无二,但张朝阳与华尔街的恩怨情仇也就此开端。关于“搜狐的市值不到公司现金的一半”,张朝阳屡次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华尔街底子就不理解我国,不理解搜狐。
“华尔街不理解我国”,从我国公司开端登陆美国本钱商场这句 “名言”就一向撒播,仅仅故事主角和剧情一向在不断更新着,版别各不相同,但痛苦却千篇一律。
2000年全球性的互联网泡沫幻灭,中概股也无法独善其身。新浪、搜狐、网易都熬过了绵长的“1美元”烟蒂股时期。从前的华尔街“优等生”百度,从2005年8月上市之后10年间股价上涨了50倍,但之后便开端阅历适当长时刻的股价低迷。许多中概股公司都呈现过市值低于公司现金,或许不如公司办公楼值钱的状况。
不过,金融危机之后,奥巴马政府进一步放宽了中小企业的上市门槛,这也将我国企业的赴美热心面向了又一轮高潮。将2010年称为华尔街的“我国年”并不夸大,由于这一年里赴美上市我国企业数量到达创纪录的45家,乃至呈现了一周之内5家我国公司挂牌美国商场的盛况。
遭受做空狙击和监管博弈
但也正是从此刻开端,中概股开端一再遭“浑水”“香橼”等做空组织的狙击。而中美跨境监管间环绕“审计草稿”问题的尖利对立也在此刻开端闪现,并呈现了榜首次大迸发。
依据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规矩,美国大众公司管帐监督委员会(PCAOB)必需求获得审计草稿等信息和参加日常现场监管。但由于中概股的特殊性,无论是美国证券买卖委员会(SEC)仍是PCAOB,起先并没有对中概股提出严厉的审计要求,但他们与我国政府、中概股公司、在我国内地和香港的管帐师事务所之间的协作、抵触、博弈从未中止过。
2011年的东南融通(NYSE:LFT)涉嫌财务造假事情成为导火线。中美两边的监管对立开端激化,其间PCAOB曾联合SEC一起到北京商洽。
受此影响,中概股市值开端团体跌落,到了2011年,在美新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只要11家,第四季度乃至一家都没有。而这一年也是中概股私有化退市最为凶狠的一年。
直到2013年5月24日,我国证监会、财务部与PCAOB签署了体谅备忘录。两边各自做出了退让,但也仅仅暂时缓解了对立,并未真实处理底子性问题。这也为2022年又一轮对立晋级和中概股暴降埋下了伏笔。
不过,商场并没有因而走向长时刻的平稳。2015年8月24日,在美上市中概股遭受了史上“最凄惨的一天”,团体呈现了惊惧性跌落:方针股阿里巴巴跌破了68美元的发行价,创下上市以来股价最低纪录,百度的跌幅也超越了20%。当天在美国三大买卖所挂牌的201只中概股傍边,共有163只呈现跌落。彭博“在美上市中资股指数”盘中一度重挫12.3%,收盘跌落5.7%,创下2011年9月以来最大单日收盘跌幅。
一边是华尔街的“不待见”,一边是国内本钱商场让人眼热的火爆行情,“跌跌不休”的股价走势让中概股再次呈现团体“逃离”华尔街的大潮。数据闪现,2015年至2016年中概股呈现了私有化退市的顶峰,近40家中概股主张私有化,迫临其时美国商场上中概股总数的五分之一。
华尔街“围城”:家仍是远方?
10余年闯练华尔街,中概股们现已逼真领会到外面的世界夸姣也危险,敲钟那一瞬的高光时刻,并不能掩盖时刻环绕身边的本钱血腥。华尔街就像是一座“围城”——站在外面的人总是挤破脑袋想进去,现已进去的人又常常会有想要逃离的激动。
实际摆在面前。一方面,假如公司市值被严峻轻视和边缘化,交投清淡短少流动性就无法有用融资,但又要付出许多费用和承受严厉监管,还不如在回购本钱较低的时分进行私有化,也可以防止潜在竞赛对手或其他出资者进行歹意收买。
另一方面,跟着内地和香港本钱商场的开展,有一些公司在考虑进行PPP(Public—Private—Public,即上市、退市、再上市),从低迷的海外商场退市,回到估值较高的内地或许香港商场从头上市,究竟内地和香港商场给予科技互联网类型公司的市盈率要远高于美股商场。
不少现已到过“远方”的中概股挑选敞开“回家”之路。2016年7月,奇虎360(NYSE:QIHU)以93亿美元市值正式从纽交所退市,成为到其时在美上市中概股公司中最大规划的私有化买卖。
“80亿美元的市值并未充分体现360的公司价值。”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如是解说决然退市的原因。
2018年2月28日,江南嘉捷正式更名为三六零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三六零”,股票代码601360),跟着上海证券买卖所上市锣声的敲响,奇虎360借壳江南嘉捷成功回归A股。
但价值也是巨大的。为了退市和再上市,奇虎360整整折腾了近3年的时刻,并且将公司私有化需求许多的资金支撑,周鸿祎泄漏,其银行贷款高达30多亿美金,他还因而自嘲其时是“我国最大的‘负翁’”,压力可想而知。
但A股的上市门槛究竟较高,许多硬性限制性条件,关于科技互联网公司来说也很难到达。因而,更多的中概股将目光投向了香港,期望经过多地上市,平衡美股商场的不确认性和系统性危险。
2018年4月24日,香港联交所修订了上市规矩,答应已在境外上市的大中华区立异企业到香港二次上市,也答应同股不同权公司在港上市,这不只招引了小米、美团等一系列新经济公司将上市地点选定在了香港,也为许多在美中概股公司的回归做好准则衬托。
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团 (1810.HK)作为港交所“同股不同权”变革后榜首家尝鲜个股正式登陆港交所,并在此成功跻身有史以来全球前三大科技股IPO,仅次于阿里巴巴和Facebook。
尔后,大批内地的新经济企业敞开了在港上市潮,仅2018年7月12日一天,就有8家内地公司一起于香港联交所上市。2018年9月20日,又一互联网巨子公司美团点评(03690.HK)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众安在线、阅文集团、京东健康、京东物流、快手……也都接连在香港登陆本钱商场。
一起,“回家”的中概股公司也越来越多。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9988.HK)正式登陆香港联合买卖所,成为2011年以来香港融资规划最大的揭露发行。
时任港交所行政总裁的李小加曾对外表明,失掉阿里巴巴是港交所做出答应“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变革的重要原因。香港从前是阿里巴巴上市的首选之地,但由于港交所的准则不答应,无法之下,2014年,阿里巴巴只能远赴美国,登陆纽交所,并成为当年全球最大的IPO。
阿里巴巴之后,网易、京东、百度、携程、微博、哔哩哔哩、中通快递、万国数据、新东方……纷繁挑选“回家”,到现在,现已有超越20只在美中概股完结回港二次上市。
2021年10月,香港买卖所主席史美伦曾对外泄漏,现已有1351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占港交所上市公司总数的一半以上;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发行的新股和再融资总额现已超越11万亿港元,内地企业在香港买卖所的总市值占比现已超越了75%。
忧伤中概股: “跌到令人失望”“全场1折起”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开端暴虐全球,但疫情也在客观上助推了互联网新经济的快速开展。依据复兴本钱(Renaissance Capital)发布的研报数据,中概股在2020年全年涨幅54%,而整个纳斯达克股市只要44%。而这一年也有超越25家我国企业赴美上市。
2021年头,中概股的总市值到达了前史峰值。阿里巴巴、腾讯、美团、京东、拼多多等中概股方针性公司股价均立异高,腾讯市值更是打破7万亿港元。中概股,特别科技互联网股,屡次创下新高的股价,招引了大批出资者进场。
但很快中概股高位攀升的趋势不再,商场局势开端产生剧烈转向。
监管博弈复兴,中概跌成“中丐”?
进入2022年,本就阴云密布的中概股落井下石,特别是跟着俄乌抵触的迸发和中美监管抵触的加重,雪崩式的暴降呈现了。
最直接的导火线是3月10日美国证监会(SEC)宣告将百济神州、百胜我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5家中概股公司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HFCAA)暂定清单。
SEC开出的这份“预摘牌名单”是依据2020年5月20日和12月2日美国参众两院先后表决经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依据这一法案,我国内地或我国香港的企业有必要证明不受外国政府操控并供给审计草稿审阅。假如接连3年未能恪守法案要求,上市企业将无法在美国买卖所包含场外商场进行证券买卖。
尽管这份“预摘牌名单”设定了3年缓冲期,但中概股公司或许因监管要求而被摘牌的忧虑和惊惧,仍是快速在出资者中延伸开来。
从3月10日到3月14日的短短3个买卖日里,腾讯的股价从400港元一路跌落到300港元邻近,万亿市值蒸腾。3月15日,腾讯股价失守300港元大关。2021年,腾讯的股价曾攀升到750港元以上,这一轮跌落从高点回落了60%;阿里巴巴的股价也一度下探到70美元邻近,较310美元邻近的高点回撤超越75%。
与此一起,摩根大通等出资组织开端大幅调低中概股的评级和方针股价,阿里巴巴方针价从180美元下调至65美元、腾讯从570港元下调至265港元、美团从295港元下调至90港元、京东从380港元下调至135港元、网易从195港元下调至93港元……
摩根大通乃至发布陈述称,从6至12个月的股价远景来看,我国互联网企业“不行出资”,股价难以预测。
“跌到令人失望”“比股灾还股灾”“三天跌掉一个年代”“没有最低、只要更低,深不见底”“中概股现已全场1折起”“中概互联现已变成‘中丐互怜’了”……(注:中概互联即易方达中概互联网ETF,是商场上规划最大的中概股指数基金,其净值在近一年内一度跌落了超越52%。)
除了自叹“被割到韭菜根”的一般股民,很受伤的还有互联网大厂的职工们,由于他们很大一部分收入是以股票方法发放的。
“我签入职Package(薪酬包)的时分,公司股价是180美元,后来最高涨到210多美元,但现在跌到了20美元左右。”一位头部互联网大厂的职工TK十分无法地告知《我国经济周刊》,由于自己是独身,经济压力不大,因而挑选了股票多现金少的薪酬方案。
现在,眼看着自己的收入以百万等级缩水,TK只能安慰自己去做“时刻的朋友”。“我现在逢人就说,要不买点儿咱们公司股票吧,打1折,跟入职差不多,还不用在公司996。”TK说。
假如说互联网大厂的股票或许还能“和时刻做朋友”,那么关于绝大多数中长尾中概股而言,远景就十分令人忧虑了。
依据Wind数据,到4月11日,280家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总市值约2068亿美元,其间,市值低于5亿美元的有242家,市值低于1亿美元的有203家,这些小市值中概股中,现已有超越七成跌破发行价。
依据富途供给给《我国经济周刊》记者的数据,无论是美股中概股仍是港股,都是“僵尸股”遍地,流动性散布极不均衡。比方,在美中概股中有57%日均成交额缺乏300万美元,有41%日均成交额缺乏100万美元;港股中概股中市值前5%的公司占有了73%成交额,市值排名TOP10的公司又占有了其间86%的成交额。(计算区间为2021年9—11月)
中概股回归是大趋势?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安稳开展委员会举行专题会议,研讨当时经济形势和本钱商场问题,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掌管。此次会议上的活跃表态,推进了从沪深两市到港股美股的全面强烈反弹。此前,A股商场也比较少见地呈现了与港股、美股的联动跌落。
在3月16日的港股商场中,整个恒生科技指数大涨22.2%,创下史上最大涨幅。恒生指数也随之上涨了9.08%,创业板指上涨5.2%。前日刚刚跌破300港元大关的腾讯一日股价暴升23.15%,阿里巴巴收涨27.3%,美团、快手涨幅超越30%,京东涨幅超35%,哔哩哔哩涨幅超40%……
3月17日,美股也迎来强势反弹,被以为最能反映在美中概股体现的“纳斯达克我国金龙指数”(HXC.O)一日大涨了33%。3月17日的港股,涨势连续。
可是,3月18日,中概股又开端继续大幅动摇。不少中概股出资者自嘲:“在ICU和KTV之间来回横跳。”
3月23日,微博作为第二批公司被列入“预摘牌名单”暂定清单。3月30日,又有5家我国公司被列入暂定“预摘牌名单”,包含百度、爱奇艺、富途、Nocera、凯信远达医药。
5月4日,美国证券买卖委员会(SEC)在其官网再次发布了一批中概股“预摘牌名单”,有88家中概股公司被列入名单,其间包含哔哩哔哩(B站)、蔚来轿车、小鹏轿车、网易、蓝城兄弟、华能世界、我国铝业、满帮集团、华住集团、陌陌科技的母公司Hello集团、小牛电动、音频公司荔枝、涂鸦智能、趣店、相聚年代、途牛、雾芯科技等。
这现已是SEC第6批发布预摘牌名单,且这一批次的数量远超此前几批。至此,SEC官网上的预摘牌名单现已有105家我国公司。而“确认摘牌名单”也从4月份的5家公司,扩展到23家公司。
不过,我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曾于4月2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泄漏,中美审计监管协作商洽开展十分顺畅,很有决心在不久的将来达到协议。
这是不是一场“金融战”?从学界到产业界都尚有争辩。但简直可以确认的是,环绕中概股,特别是我国科技股,“价格保卫战”正在演出。
依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1年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买卖额占全球股市的45%。美国在本钱商场上的位置仍是不行撼动。
中概股假如面对长时刻的估值违背和监管危险,是否会导致许多私有化退市?
无论是出于扩宽融资途径的考虑,仍是为极点状况留有“备胎”,是否回港二次上市或多地上市,是现在许多中概股公司需求考虑的问题。业内人士以为,从长时刻来看,中概股回归港股和A股,仍是一个大趋势。但若短期内大批量密布回归的话,接受性或许尚存在一些问题。
本年1月,中金公司曾依据港交所最新修订规矩并结合当时数据,对中概股回归对港股流动性影响及中概股回归之路做过一次沙盘预演和分析研讨。其发布的研讨陈述估计,未来3年内,有60家中概股公司可以走向回港上市之路,其间35家已契合回港条件,25家或许在未来3到5年内满意条件。可是,有197家中概股暂时不能满意赴港二次上市的条件,不过这些公司的算计市值占比仅有9%左右。
客观知道和点评中概股方法的奉献
中概股如此长时刻和巨幅暴降的原因安在?
“本钱商场的健康开展,最重要的便是出资者的决心,而出资者的决心来自安稳的预期,只要在安稳的预期之下,他们才会拿出真金白银。”我国人民大学财务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郑志刚告知《我国经济周刊》。
郑志刚以为,近期中概股暴降的首要要素比较杂乱,内因和外因都存在,两层要素累加所构成的惊惧心情,导致了出资者决心缺乏。
“曩昔一年来,中概股出资者对商场的预期现已被打乱了,任何风吹草动,乃至一个显着的虚伪信息,都会杯弓蛇影,引发商场的剧烈动摇,这说明出资者关于中概股的决心现已十分软弱,‘预摘牌名单’仅仅最终一根稻草罢了。”郑志刚说。
在郑志刚看来,中概股决心软弱的外因,一是不能扫除在美国右翼实力的干涉下,美国本钱商场的监管正在被政治化;二是也不能扫除有游资乘机对中概股进行狙击获利。但他以为,更为重要的,也是咱们可以尽力处理的首要方面,仍是在内因上。
“在中美竞赛的大布景下,咱们只能先增强‘免疫力’,提高本身抵挡危险的才能。”他说。
郑志刚表明,现在有几个现象是值得重视的。一是受近期俄乌抵触的影响导致全球本钱商场股价大跌,但中概股的跌幅好像比交战国在世界商场的上市公司跌得还要惨。
二是以往中概股、港股和A股3个商场的走势是没有强相关的,并且理论上讲,假如美股中概股遭受镇压或面对退市,港股商场本应该成为其避风港,应利好上涨才对。但这一次,3个商场却令人意外地坚持了同步。
三是国内关于应该“怎么了解我国企业到境外上市”呈现了争辩,一些观念乃至以为中概股是东食西宿、首鼠两端。
郑志刚表明,我国企业到境外上市,实质上是这样一种引进外资的重要方法。变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是推进经济开展的重要行动,但其实直接引进外资的本钱是很高的,而经过境外上市引资的本钱则很低,并且还不需求损失对公司的操控权。
“咱们需求客观地、前史地点评中概股方法的奉献和含义,中概股是为我国的变革开放和经济开展作出奉献的。我国高科技企业的鼓起,不断涌现出独角兽,但为他们供给初期开展所需资金的是国外的本钱,而不是内地的银行和A股商场,这是个现实。一些人以为,中概股是境内盈余境外分红,首鼠两端,这是不客观的观念。郑志刚说。
中概股“决心战”:抄底自救,看多我国
关于此次中概股的暴降,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以为,更值得重视的是,中概股的估值系统和估值维度正在产生改变,乃至全球本钱商场的出资风向都在产生改变。中概股在本钱商场上走强仍是走弱,要害仍是看出资者对中概股的决心,对我国经济的决心。
正如亚洲金融危机的迸发,索罗斯仅仅一个导火线,他仅仅引爆了一个“炸药包”,而这个“炸药包”是本国老百姓和全球出资者开端对亚洲本钱商场失掉决心。
回购自救VS外资抛盘
中概股的“自救”现已开端。3月22日,阿里巴巴宣告将股份回购方案总额由150亿美元扩展至250亿美元,回购将继续至2024年3月底。这项回购规划约适当于阿里巴巴市值的十分之一,创下中概股史上最大规划的回购纪录。
到现在,现已有腾讯、小米、哔哩哔哩、微博、唯品会、富途、微盟……多家中概股公司都加入了回购大军。而Wind数据也闪现,中概互联、KWEB等首要以中概股为出资标的的基金,也呈现了大笔资金涌入抄底。
但外资撤出抛盘的痕迹也是显着的。依据SEC最新发表的组织持仓数据,2020年三季度,美国组织持仓中概股市值占其总市值的份额为7%,四季度大幅降至5.9%。而到2021年四季度,美国组织持仓中概股市值占其总市值的份额为4.1%。
“从我曩昔的阅历来看,商场呈现这么大的跌幅,不或许没有Long Only(看多的长线基金)斩仓,由于对冲基金的推进才能是有限的。”蓝莲花研讨组织创始人温天立告知《我国经济周刊》。
温天立有着10余年的互联网和金融职业从业阅历,曾任华兴本钱董事总经理、证券研讨部负责人,也曾参加过10余家中概股公司的上市。作为一家新式出资银行,蓝莲花首要服务于中概股的组织出资者。
据温天立介绍,长线基金首要是一起基金、养老基金、大学捐献基金等,这些基金头寸都特别大,并且全球装备,因而他们进来不简单,建仓不简单,走的时分也不简单,所以一般会称其为“出资压舱石”。而Long Only斩仓意味着他们很或许在做全球出资的转化。
温天立还向记者泄漏,出资人在减仓中概股,自己也有切身领会。由于在蓝莲花的70多个客户中,上一年四季度走了两个,一季度3个,二季度5个……“假如这一波咱们能维持在15%的流失率,就很高兴了。”他说。
中概股现已继续低迷了一年多,温天立表明,出资人也是跟着一波又一波的坏消息有波次地减仓的。“尽管出资人都理解报答来自危险,富有险中求。但俄乌事情对他们冲击很大。”他说。
短期达观,中期失望,长时刻达观?
关于中概股未来走势,温天立表明:“短期达观,中期失望,长时刻仍是达观。”他解说说,短期达观是由于“现已跌够了”。
中期失望是由于他以为处理中概股现在面对的核心问题,比方PCAOB审计草稿的问题,很难。
“中概股的实质是我国出公司,美国出商场。我国公司开展快、有收入、有赢利、有增加;美国要找到全世界的好公司也不简单。之前我国的公司借用美国的商场来完结好的本钱装备,让好的公司越长越大,但这样一套机制今后或许要没有了。”他说。
因而,这意味着中期我国和美国都需求补齐自己所短少的部分,但这并不简单。不过,从长时刻来看,温天立表明:“我仍是比较达观的。”
关于化解中概股的表里危机,郑志刚也提出了一些主张。他以为,一是中美两边都需求拿出更大的诚心,就审计草稿问题赶快达到共同。他主张有关监管部分应加强检查,如公司的确触及国家安全就“亮红灯”,不答应其到境外上市;如检查经过就“亮绿灯”。
二是对内应整理各方面监管方针,防止“政出多门”,假如监管方针或许会对本钱商场产生影响,应由证监部分进行统筹和协调。
三是防止进行“过后应急式监管”,应该逐渐转变为进行“事前合规监管”,监管方针要留有缓冲期和缓冲区,防止构成“监管风暴”,为本钱商场消化留有时刻。
责编:姚坤
(版权属《我国经济周刊》杂志社一切,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