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庄5月23日电 题:梁思成林徽因在开元寺发现了什么?
作者 牛琳 李晗雪
编者按:
正定四塔(广惠寺华塔、临济寺澄灵塔、开元寺须弥塔、天宁寺凌霄塔),坐落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是我国古代塔结构修建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前史文明价值,包含丰厚的文明沟通互鉴故事。
梁思成为何估测华塔是“国内孤例”?一休和尚与澄灵塔有何相关?为什么须弥塔塔顶藏有数千件瑰宝?凌霄塔与成语“抽梁换柱”有哪些根由?
中新社“东西问”今起特推出“正定四塔”系列策划,经过看望我国古塔“形”与“神”,寻找文明沟通印记。
正定开元寺,这座唐代此间最昌盛的“官寺”,曾让战乱中为抢救我国古建,特地踏访正定的梁思成林徽因配偶分外垂青,并在寺内发现“意外的收成”。
视频:【东西问】河北正定开元寺须弥塔:从“雁塔”观盛唐风味来历:我国新闻网
从“雁塔”观盛唐风味
正定开元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名净观寺,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更名解慧寺,唐开元年间改为开元寺,沿袭至今。寺内现存首要修建为三门楼、天王殿、须弥塔、钟楼和法船殿遗址。
河北正定开元寺须弥塔。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进入开元寺山门,包含塔在内的寺内修建,坐落在与寺外路面落差3米的唐代地面上,需拾阶而下。近观塔身,与西安大雁塔类似,但前史要比大雁塔更长远。
须弥塔始建于唐贞观十年(636年),在正定四座古塔中始建时代最早,为砖石结构、以砖为主的九级密檐塔,归于唐代及更前期的密檐塔中十分典型的素面方形塔。现存塔体为清代时所重修,但其古拙形制仍得保存,塔身、塔刹、塔在寺中之布局等,仍然向世人展示着唐代遗风。
梁思成曾指出,须弥塔“就形制讲来,是正定四塔中之最古者。而真实的年岁……怕是四塔中之最稚者”。须弥塔依形制有“雁塔”别号,西安大雁塔是玄奘为保存由天竺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掌管修建的,须弥塔曩昔的首要用途也是供奉佛经或佛舍利。
须弥塔高42.5米,正方形塔基,塔身底层砌1米高石陡板,四角浮雕八位力士。方正古拙的塔身简练严肃,“这便是大唐风味”,河北省政府文史研讨馆馆员梁勇表明。
河北正定开元寺须弥塔。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须弥塔第一层正面辟拱券门,门楣上端嵌“须弥峭立”石额。须弥山是释教传说中一“小千国际”的中心,“须弥峭立”意谓佛塔如须弥山般巨大。二层以上塔身渐收,并于正面开一方形小窗。顶端的塔刹,砖砌刹座,中心雕仰莲,金属刹杆,装四宝珠,形如一个小型的覆钵式塔,是我国释教修建中中印文明融合的见证。
印度佛塔的经典形制为半圆覆钵形,我国古修建学家罗哲文曾剖析,这种形制,与我国古代的木构宫廷、楼阁比较,“真实是形制昏暗”,不足以供奉佛舍利,因而便采纳将印度佛塔形制与我国传统楼阁相结合的方法,将半圆覆钵形的印度佛塔举高到塔顶,变成塔刹。然后,佛塔塔刹又融入更多我国化的装修元素,脱离了印度佛塔的原型,成为更具本乡特征的我国释教修建亮点,而须弥塔的塔刹则存藏着释教我国化前期的古意。
河北正定开元寺内布局,左边为须弥塔,右侧为钟楼,法船殿遗址居中。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须弥塔坐落寺内正殿前西侧,面南而立。释教初传入我国时,梵宇布局沿袭印度传统,以瘗藏佛舍利的佛塔为首要修建,置于寺院中心,以便礼佛。东汉洛阳白马寺草创时的形制(注:经历代重修已不存)便以塔为中心,日本一些前期梵宇也保存了这种形制。自隋唐时期,梵宇逐步变化为以佛殿为中心、有清晰中轴线与院子的“我国化”格式,塔则建于寺后、寺旁或另建塔院。如今,以塔为中心的寺院修建在国内已罕见存留。“正定须弥塔正是寺院修建在以塔为中心向以殿阁为中心改变的过渡时期呈现的平面布局典型实例。”河北省文物局原局长张立方说。
塔刹宝珠内的发现
关于须弥塔的创立时代,本来有建于齐或唐两种说法。
现存最早的材料——唐大历十二年(777年)《解慧寺三门楼赞并序》中记载:三门楼“北有雁塔,建乎齐朝”。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真定开元寺记》沿袭此说,因而有始建于北齐之说。
清康熙初年重修古塔时,于地宫中发现石函,上书“贞观十年记”,即唐贞观十年(636年)。尔后《正定府志》《正定县志》均选用此说。
2005年,河北省古代修建维护研讨所(今河北省文物与古修建维护研讨院)与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联合,对须弥塔进行加固和修理时,发现须弥塔塔刹第二枚宝珠外表铸有百余字铭文:“直隶真定府开元寺旧有浮屠一座,自负唐贞观拾年肆月初捌日树立,迄清朝壹千叁百余年,於顺治拾捌年柒月贰拾贰辰时倒。……从康熙元年修,至康熙四年秋月大功完造。”铭文具体记叙了须弥塔唐代始建、清代坍毁和重修的时刻,可信度较高。
河北正定开元寺须弥塔底部的力士浮雕。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施工人员还在塔刹第二枚宝珠内发现许多宝藏,包含金银器、玉器、铜器、玛瑙、丝、绢、经文等各类文物2002件,钱币2000余枚。其间三级以上文物百余件,还有一件精巧的银制开元寺塔模型。
供养人为了确保供奉的物品不容易别传,会把宝藏、佛经等藏入塔刹,这种状况在我国佛塔中并不罕见。但佛塔塔刹宝珠内藏有如此多的供奉物,却不多见,为须弥塔增添了许多独特颜色。
梁思成林徽因的“意外收成”
20世纪30时代,梁思成、林徽因配偶在正定调查古修建时,曾寻访开元寺须弥塔。塔东面与塔坚持的砖木结构二层楼阁式古钟楼,被梁思成描述为“却是咱们意外的收成”。其时林徽因爬上钟楼内檐上层斗拱进行测绘,这次调查“成图盈箧”。
钟楼高14米,雄大的木斗拱显示唐代修建风格,可谓“楼中之楼”。钟楼一层为砖石结构,楼门西开,屋内正中有圆井;二楼为全木质结构,顶悬铜钟,为唐代遗物。据梁思成记载,钟楼的上层外檐已非原形,为后世重修。“但内部及基层的雄大的斗拱,若说它是唐构,我也不能否定。……这个修建物乃是金元曾经钟楼的独一遗例。”
河北正定开元寺内的钟楼。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日本人曾断语,我国大陆没有唐代木构修建了。这一被称为‘半座’唐构的钟楼,其发现让人惊喜。”梁勇表明,唐代木构保存不易,因其“上层外檐已非原形,为后世重修”,故被定为“半座”唐构。但半座已弥足珍贵,我国现存最陈旧的木构修建均建于唐代,且只要三座半,其他三座均在山西。更何况,此次发现是在山西三座唐代木构大殿被发现之前,其惊喜程度显而易见。
“不仅如此,唐塔有许多,但唐代钟楼保存并撒播下来,开元寺钟楼是我国现存仅有。”梁勇说。
另一独特之处是,钟楼中心粗大木架上悬挂侧重约11吨的唐代铜钟,千年不坠,可谓奇迹。“在我国国内以及日本和朝鲜半岛,唐时期的钟留存下来的仍是有一些的,但像这个钟,还挂在唐代的修建上,别处不曾见到。”天津大学修建学院教授丁垚称。
“更可贵的是,钟楼虽历经屡次重修,其唐朝时的门板和门框仍得以保存下来。”张立方说。
开元寺内的巨型赑屃碑座(右)和须弥塔。翟羽佳 摄
唐音悠悠,唐门穆穆,进入钟楼,似一步“跨过千年”。(完)